(相关资料图)
1、 桑炭疽病是由桑炭疽菌引起的、发生在桑的病害。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2、 桑炭疽病在中国分布于华东、西南地区,是危害桑树实生苗的主要病害,成林桑发病重时株发病率为100% ,叶发病率为30%左右。实生苗开展两片真叶前后发病时,死苗率可达5—10%。该病会使叶片枯黄,提早硬化,影响秋蚕饲料。
3、 桑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收获季节合理采叶,发病严重的苗地与水稻轮作1年后培苗,加强桑园肥培管理及时清除病源等。发病季节可以用药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文章到此就分享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