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稀贵金属 > 详情
永恒的记忆|传承化建精神 接续奋斗华章
2023-08-06 16:44:27    来源:百度新闻

2023年是集团公司成立70周年。70年来,一代代中国化学人一棒接一棒、一茬接一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关资料图)

为总结发展经验、汲取智慧力量,激发广大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励广大员工继承发扬中国化学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加快打造"两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化学微信公众号推出"永恒的记忆"专栏,与您一起重温中国化学人的峥嵘岁月!

传承化建精神 接续奋斗华章

——记二公司“拼命三郎”孙焕英

有一种精神,潜移默化、根深蒂固;有一种热爱,一往无前、矢志不渝;有一种感情,世代传承,落地生根。今年已90岁高龄的孙焕英老人是中国化学二公司(简称“二公司”)一名普通退休干部,老人家一头乌发,精神矍铄,年轻时就是个“拼命三郎”,是个非常有故事的人。我作为他的长孙,从小到大都被他教导:学习就要学到精髓,做事就要做到骨子里。爷爷一生至诚坦荡的品德、鞠躬尽瘁的态度、坎坷起落的经历,让我的思想得到洗礼和升华,也令我对“化建精神”有了更深刻理解。

“一五”来到二公司 背井离乡一辈子

爷爷出身贫寒,祖孙三代都是贫农。他们全家十口人,全靠我的曾祖父扛长工勉强度日。年幼的他只念了3年书便辍了学,四处打短工补贴家用。1949年,年仅16岁的他在天津老家担任民兵队长。由于在参与抢修天津民用机场时表现突出,他17岁时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1951年,性格要强的他北上赴京,想为新中国建设出份力,这一去就是两年。1954年,正值国家“一五”计划时期,爷爷怀揣着对共和国化工建设的梦想,从北京来到位于龙城太原的原中央化工局太原工程公司(二公司前身),一干就是一辈子。

二公司素以“铁军”著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二公司就在山西太原建成了国家三大化工区之一的太原化工区。作为二公司的“先锋”,爷爷一马当先挑起了太原化工厂首期工程——晋泉引水工程土方副工长的担子。当时的大干场面分外壮观,3000余名施工人员在绵延数里的战线上拉开了开工以来第一场战斗序幕。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心里只想着一件事:绝不辜负党的培养。由于表现突出,他作为唯一的党员,被公司选派到化工学校学习,又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绩担任了文技班班长。这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5年3月10日,原中央化工局太原工程公司培训文技班毕业师生留念(2排右2为孙焕英)

经过2年深造,爷爷于1956年被调至公司工程质量检查科,任测量员。对工作特别认真的他有一次在太原钢厂耐火材料部工程进行测量时,发现回转窑定位错位达8米之多。当他把这个重大失误上报给施工负责人时,负责人一脸不屑地望着这个毛头小伙说:“绝对不可能,我们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他闻言急得直跺脚,一直守在办公室门外不肯离开。在他再三坚持下,负责人决定复查,发现果然错位8米之多,于是立即派人重新定位,他这才放下心来。负责人不好意思地说:“感谢你及时挽回了公司的经济损失,小伙子真有两下子。”内敛的他只是笑了笑。爷爷在工作面前就是这样“斤斤计较”,只要发现问题,定然穷追不舍,但在成绩面前却悄无声息。

组建青年突击队 大炼钢铁落病根

1957年,爷爷任公司太原化工厂四工地团支部书记。回忆这段历史,他脸上写满骄傲与自豪。他说:“当时工期紧任务重,我亲自组建木工、瓦工、钢筋工、壮工等200余人,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为保证进度,采用平行流水、交叉作业进行施工,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大家伙夜以继日挥汗大干。”1958年太原化工厂建成投产后,他有幸到太原市委党校学习。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大炼钢铁,他与其他学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边学习、边挑煤炭上山炼钢。那时正值深秋,天气渐冷,但他们老一辈学员都只穿单衣单裤,为的就是轻装上阵,行动便利,多挑煤炭。那时的他身强力壮,别人每趟挑50斤,他挑100斤。学习结束后,他被太原市河口区钢铁生产指挥部评为“钢铁战线上的先进战士”。然而,4个月的超负荷劳动使他从此落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1958年12月,孙焕英获太原市河口区钢铁生产指挥部“钢铁战线上的先进战士”荣誉称号

整顿纪律提精神 舍小为大度难关

1962年,爷爷任二公司机械化工程队党支部副书记。那时举国上下刚经历3年自然灾害,机械化工程队80%的设备被闲置或损坏待修,人心涣散、士气低落。他很是心痛,不想看着高大明亮的厂房蒙上灰色的阴影,更不想看到自己心爱的公司就此一蹶不振。于是,他立即制定方案,开展纪律大整顿,提高工程队职工思想认识,让大家明白:只有跟党走,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制度,才能集中一切力量恢复生产。在工地,他重活累活抢着干,有时好几个月不回家。一个办公桌、一张木板床,如此便是家。奶奶带着子女来看他,年幼的子女看见眼前一张陌生的脸害怕的哭了起来……

“你们快回去吧,我这里太忙了,没时间招呼你。”

“你要注意自己的腿,不要雪上加霜!”

夫妻二人简单的两句交流成了一次次见面的标配。爷爷心里虽有不舍,但为了大家,他只能舍小家。时间紧、任务重,大量重体力劳动使他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愈发严重,两膝早已变形,右腿几乎不能屈伸,膝盖肿得像两个圆润的“大馍馍”。人头攒动的现场,爷爷腿上绑着厚厚的热毛巾,像木偶一样拄着拐杖挨个检查机械设备。工友实在不忍心看他受罪,劝道:“孙书记,您赶紧去治腿吧,这里有我们呢,您这样下去会落下残疾的!”

“我的腿我还不清楚啊,没事,好得很!”

就这样,他连续数月拄着拐、拖着病腿、带着队伍,终于度过难关,使机械化工程队扭亏为盈,并获先进单位及优秀党支部称号。看着工程队从发不出工资到有额外的奖金补贴给职工,看着所有机械设备焕然一新,他觉得“化建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他说,“讲团结、求实效、敢拼搏、争一流”的“化建精神”一直是支撑化建人的强大力量。

严细实快抓安全 山西化肥除隐患

1983年,爷爷出任公司安全科科长,参与建设最后一套国外引进大化肥的项目,即山西化肥厂项目。有一天,他在工地巡查时发现复肥车间运输混凝土圈梁自制轨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节圈梁高1.4米、长7米,足有20多吨重,运送圈梁仅依靠不平坦地面上的一条歪歪扭扭的轨道,和轨道两边各8名工人往里推。这意味着工人全都暴露在圈梁下方,左右晃动的轨道车极可能发生圈梁侧翻,造成重大事故,隐患严重。他立即下令停工,上报有关领导,重新平整地面、换修轨道。为避免人力直接参与,他创新方法,利用搅磨在远处进行牵引,避免了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

1983年,孙焕英(1排左3)在二公司机械化施工处

如今三代化建人 昂首阔步新征程

1987年,公司承建了烟台煤气厂,54岁的爷爷又跟随公司去开拓新的战场。1991年,他回到公司,任质量安全部副主任,负责公司取证验收工作。

1993年,孙焕英(右1)在办公室办理取证验收工作

爷爷于1993年光荣退休。在40年的化建青春中,太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二公司成了他一生牵挂,就连自己的妻儿老小也都在为二公司默默作着贡献:我的奶奶跟爷爷是一样的“弃安逸、敢奋斗”性格。她本是幼儿园保育员,但不甘安逸的她瞒着爷爷转行去学电焊,成为一名“女焊子”。巾帼不让须眉,公司天南海北的项目,几乎都有她辛勤工作的身影,直至退休才穿上了一身像样的衣服;我的父亲1983年刚参加工作便跟着爷爷赴潞城、烟台等地参与项目建设,扎根一线从基层做起。时至今日,父亲依然记得爷爷当初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带他到工地遛一圈的习惯;作为“化三代”的我,进入公司后有幸成为一名宣传工作者,通过一台相机、一支笔、一个笔记本记录着公司的点点滴滴。我的笔下,记录着二公司许多劳模和“化建工匠”的事迹;我的镜头中,定格着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每次想“采访”爷爷,他都很谦虚地说:“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做了一名职工应做的事情。”他这番话跟我之前采访过的许多前辈的话如出一辙。作为新闻宣传人员,我将把老一辈化建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实实在在记录下来,让新时代的我们将“化建精神”传承,为中国化学贡献青春与力量!

(作者:二公司党委宣传部 孙博鑫)

原标题:《永恒的记忆|传承化建精神 接续奋斗华章》

关键词:

上一篇:湖南怀化: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促民族团结进步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