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稀贵金属 > 详情
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何春梅:红梅迎春笑
2023-08-29 15:54:05    来源:上海奉贤


(资料图)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2006年的一天,有人来到奉贤区奉城镇护民村,向何春梅与她的丈夫许保均打听租地的事。“租地做什么?”“种花卖。”“卖花收入怎么样?”“还可以,比种农作物强。”三言两语一交流,这位安徽妹子心动了,她想,自己为什么不种花呢?与丈夫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从这天起,何春梅暗下决心,要走种花这条路。夫妻俩说干就干,她在奉城承包了5亩地,向亲戚借了10万元,找了一个花农做帮手,在田头搭建了简易的矮棚,种起了非洲菊。

现实很快就给了何春梅一个“下马威”。第一年,她种下的花苗死了一大半。可何春梅没有放弃。她明白种花是个技术活,不能全靠别人,还得靠自己的真本事。于是从零开始扎扎实实补课。那段时间,她整天捧着一本《非洲菊》的专业种植书“啃”,在田垄间蹲点,仔细观察花苗生长情况,不懂就上网查资料,请教老花匠。搭棚、拉网、浇水、除草、修剪,都亲力亲为。为什么?她说,一是缺资金,雇不起人手,二是她也需要亲身实践、摸索。

2008年夏秋交汇时节,强台风过境,清晨醒来,何春梅看到大棚全部被吹倒了,满地的残花败叶,感觉好像天都要塌了。她忍不住痛哭失声,打电话向母亲诉苦。母亲劝她,“养花太累,别做了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外表柔美的何春梅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抹干眼泪,继续向亲戚朋友借钱,改造大棚,补种花苗,试种第二年,做到了不亏本。何春梅感觉有奔头,她全身心投入劳作:夏天,她清晨4点就钻进大棚里忙碌,观察花儿长势。冬天,她忙着培土育苗,下午4点大棚内起雾才收工。出花时节,她前一天采摘、分扎、包装,后一天凌晨1、2点钟送货到批发市场。天天忙碌,但天天有收获。

长期弯腰干活,本属于老年病的“腰间盘突出”缠上了她,但面对繁花盛开,何春梅舒心地笑了,她已从“菜鸟”成为懂种植、会懂花、善管理的行家。

几年后,就在何春梅逐步扩大规模,为人手紧缺而心焦之际,奉城镇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登门接洽。在残联的支持下,她创办了“上海宝熠花卉专业合作社”,接收了近百名残疾人就业。这些员工刚来时,或多或少都有“躺平”的思想,得过且过,混日子。何春梅鼓励她们自立自强,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为自己赢得充实的生活、做人的尊严。她为员工培训技术,从制度设计上奖勤罚懒,又在生活中处处关爱她们。她在大棚里加铺了一条车行道,减轻了员工采摘、搬运花卉的工作强度;在培训教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加装了特殊的安全设施;她为员工过生日,一起切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节假日,与员工一起包饺子、做汤圆,还把她们的照片张贴在最醒目的地方。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激励、引导,肖宝如等一批残疾人成长为业务骨干,担任了工作组长。

十多年来,何春梅的产业不断壮大,从最初的5亩、10亩,到现在的百亩种植园;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到现在的上百种,乃至引进荷兰、日本等国外多款名贵花卉;从最初的批发,到现在自主经营上海、苏州两个铺面,批发与零售结合,直接对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她管理的合作社被评为“奉贤区十佳合作社”“奉城镇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优秀单位”“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她本人也获得奉城镇“最美青春人物”“妇联执委委员”“先锋员工”等多项荣誉。

近来,随着上海提出“发展现代都市绿色农业”“让农业更好地体现生态功能,更好地满足上海市民生活、休闲的需要”等方向性的新命题,何春梅也在积极筹划着如何转型发展。她认为,当务之急是人才。她将继续提升种植园的现代化水平,以吸引年轻一代的专业人才,带动产业升级,共创共享宝熠花卉产业。

(转自:上海奉贤)

关键词:

上一篇:汝州:9家企业斩获9个大奖
下一篇:最后一页